0%

《庄子諵哗》读书笔记

从高中接触庄子开始,就觉得太难懂了,无论原著还是翻译。直到大学发现南老师讲的这本,才算是勉强能看下去。

从14年开始,晚上时不时看一点,到现在看完,正好六年。

人生又有多少个六年呢

笔记

第一个主题,就是人生要“具见”,见地具备,就是普通讲的见解,再普通一点讲,就是眼光、思想。

物与物之间互相在变化,所以叫“物化”

阮云:庄周化蝶,就是物化

“野马”不是一匹马喔,“野马”就是佛经上讲的“阳焰”,太阳光的幻影,古书叫做“海市蜃楼”。

人类的见解、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是“比量”,不是真实的。同样一个气候,同样一个空间,一个时间,一个颜色,因人而产生的感受各异。

阮云:因为人和真实的世界,中间总是隔着一层感官,所以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。

“循业发现”。每一个人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历、思想见解、智慧境界等,看一个东西的观念都不同。

阮云: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很难相互理解

世味尝来浑是蜡,莫教开口向人提。

阮云:大抵是真实而又乏味吧,而且生活的苦不要对他人讲,因为别人体会不了,徒增笑料

依他而起,属于“比量”的境界,通过比较而产生的,都是“依他而起”

阮云:人类的见解、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是“依他而起”,这个“他”,类似佛家的本性

以神仙丹道家学说来讲,认为生时魄在肉体生命活力中普遍存在。不经过修炼,不能和魂凝聚为一,死后魄就归沉于地。因此,魂就是鬼影,魄是鬼形。

人世间哪个是真理?哪个是是?哪个是非?哪个是黑?哪个是白?其实对与不对,都是人的“师心自用”。就是说一个人有“成见”,有主观的观念,自以为对就对,叫“师心自用”。

阮云:人总以为自己的经验,能够放之四海,可笑啊

会万物于己者,其惟圣人乎。

阮云:所谓物我混而为一

庄子说:是非观念所产生可以不可以,是从我们的主观来的,我们的认识,你认为可以就可以,你认为不可以就不可以,宇宙间没有一个真正的离开身心以外的是非观念。

阮云:所以说,真正的客观是不存在的。

“物固有所然,”天地万物它有它的所以然,既然宇宙形成了万物,电就是电,电通过灯时,它发亮;通过录音机收音机时,它发声。这个物体有它所以然的特别的性能。“物固有所可。”所以万物有它适宜应该的本位,有它适宜应该的立场。

阮云:一个物有造就它的原因,自然也限制了它能适用的地方。如果这些变了,这物就变为他物了吧

“不用而寓诸庸”呢?“庸”不是马虎,不是差不多,是“得其环中”,

阮云:无用之用是谓大用,道家来讲是无为,佛家是随缘

把自己的精神、聪明向一点上钻。这个“劳神明为一”的“一”,不是“道通为一”的“一”的意思,不要搞错了。只向一点上钻牛角尖,他认为自己最高明,不晓得向大同方面钻,

形而上之道无是也无非,无善也无恶,形而下之道,有是非,有善恶。

阮云:世界万物本来应该是中性的,因为人的观念介入,而有了高下,有了分别

“未始有封也”,并没有界线。

阮云:物于物之间不存在界限,一直在转化

物质文明越发达,社会越复杂,思想之混乱,是非善恶观念之复杂,都是障道的因缘

阮云:这些就是五蕴,色受想行识。

我再提一下全篇的宗旨,道体,宇宙万有的本体,本来是绝对、同一的。当道体起作用的时候,一切万类的现象不同,作用不同,但道体是一样的。

阮云:一以贯之的就是道体吧

道体是“一”的。因为大家自己的观念不同,被现象骗了,所以各家有各家的看法,儒家有儒家的看法,墨家有墨家的看法 道家有道家的看法,各种说法都不同,应用的方法也不同。因此,被现象迷住了,忘记了本来。

人要晓得“知几”,把握自己生命的重点,不“知几”,对于自己是在开玩笑,没有用

阮云:几通机,因为物化,事物总在变动之中,所以要知晓关键时机

不管是宗教的,哲学的、科学的、古代诸子百家的,现在的科学分门别类,都有一个大原则,一切学问与人身心性命没有关系的,它不会成立不会存在。

天地是与我同存的,万物是与我同一的,我们跟万物同样都是那个东西的一份子,并非天地就是我,也不是我就是天地,物是物,我是我,天还是天,地还是地。

佛学里的有一句名言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,就是“圣人怀之”,到了那个程度,那个境界,“圣人”只有自己知道

“是非以不辩为解脱”,禅宗注重的行为,不完全是打坐,所以百丈禅师讲“疾病以减食为汤药”,有了病最好少吃东西,肠胃清理一下,

上古我们的老祖宗是吃狗肉的,现在广东人保持了这一习俗,上古祭祖宗都要用狗肉来祭,大约到了商、周以后,在祭祀中,才渐渐免除了狗肉这项祭品,但在某些祀典中,仍然须用草扎一个象形的狗,替代一头真的狗,这就是刍狗的来源。

阮云:以万物为刍狗,把万物当成草扎的狗,在祭祀的时候,很庄重,把草狗当成真狗,当祭祀完,就可以扔掉了。

“大廉不嗛”的道理,我经常说一个笑话,拿什么来比呢?拿猪来比,实际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是猪,研究生物学的都懂。你看猪一天到晚用嘴东拱西拱,人们以为猪脏,其实它最爱清洁了,脏东西一点都看不惯,看到脏东西就把它拱开,结果是越拱越脏。

阮云:嗛通谦,真正的大廉没有谦让,并不是不谈钱。

啮缺问:你知不知道,天地万物有一个到了最高处基本是相同的,绝对的,同一的那个东西?王倪答复:我哪里知道?换一句话说,我不知道。啮缺又问:你为什么不知道?你知不知道你那个时候你不知道的?王倪说我也不知道,我也不懂。那么啮缺就问:既然这样,宇宙万物的最高处是无知吗?王倪又说,那我也不知道。我们中国文化有一个成语,叫“一问三不知”

“吊诡”就是佛家禅宗所谓“机锋”。中国学武的有一句话:“弓在弦上,不得不发”,弓拉满了,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,这是“机”。彼此两个机关相对,非常锋利,很快,不可以用思想,来不及用思想

阮云:所谓势,物理中的势能就是来自此处

“不可思议”,最高的真理就这四个字。不可以用思想知识去推测,不可用逻辑思辩来断定。

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

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,远则必忠之以言。言必或传之。

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,两怒必多溢恶之言。凡溢之类妄,妄则其信之也莫,莫则传言者殃。

阮云: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

克核太至,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,而不知其然也。

我们常常看到办事的,做公务员的“迁令”。譬如我发现有跟我做事的同学,我说:“请你帮我把下面那一本书拿上来。”结果他到了下面对另一人说,“某某人,老师叫你把那本书拿上去。”这就叫“迁令”,已经不对了。做人要“不迁令”。

阮云:然而现在企业在中层都是这种人,可笑可笑

“美成在久,”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,好事不在忙。成就好的事情,不是一时做得到的。坏的事情却容易成就,一成就了以往,来不及改正。所以作人处事要慎重地考虑。

“有人于此,其德天杀。与之为无方,则危吾国,与之为有方,则危吾身。

阮云:与暴君相处,如果任由放纵他,危害国家,如果约束他,危害自身性命

形就而入,且为颠为灭,为崩为蹶;心和而出,且为声为名,为妖为孽。

阮云:讲得是要和光同尘,如果顺从本心,反而被认为妖孽

汝不知夫螳螂乎?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,是其才之美者也。戒之,慎之,积伐而美者以犯之,几矣!

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,此材之患也。

支离其德

阮云:支离是古人叫支离疏,长得奇形怪状的,然而却免遭各种劳役。这里讲的还是无用之用

福轻乎羽,莫之知载。

阮云:幸福这东西比羽毛还轻,不知道拿什么把它装起来。

《人间世》全篇的宗旨:“世路难行”。并不是世路是不可行的,是可行的。人生要你自己善于处。那么归结起来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?三个字:守本份。人要守本份,在什么立场就做什么事,处什么态度。大家进了歌厅就要跟着唱歌,进了舞厅就要跟着跳舞,大家喝醉了你就要装醉,大家清醒起来你也要跟着清醒,大家都在做工你却在睡觉,那就不是疯而是蠢到极点了。

我们知道,春秋战国的文化,道跟德是分开的,道是体,就是内涵,是每个人修养学问的内涵;德是用,得了道体就能起用,即用世之道。

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;自其同者视之,万物皆一也。

吾所谓无情者,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,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。

尤其这一篇我们要了解什么是“命”,这个命不是算八字那个命,它在哲学的理论上叫天命,在实际的修证就是认清生命的来源。

这个“命”相当于佛学中讲的业,善的是善业,恶的是恶业,不善不恶的是无记业。

古书上的“天”字,大约概括了五类内涵:(一)天文学上物理世界的天体之天,如《周易》乾卦卦辞“天行健”的“天”。 (二)具有宗教色彩,信仰上的主宰之天,如《左传》所说的“昊天不吊”。(三)理性上的天,如《诗经》小节的“苍天苍天”。(四)心理性情上的天,如《泰誓》和《孟子》的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”。(五)形而上的天,如《中庸》所谓“天命之谓性”。

那么这个道怎么来的呢?两个路线:一是抛弃了你的小聪明,而求那个“无知之知”的大道;另一个路线,把世间的聪明学问都通到了极点,最后归到“一无所知而无不知”,也就得道了。

阮云:和禅宗所谓顿悟和渐修一个意思

不要弄得像现在大学的史学系一样,自己好像比历史还高明,然后去分析历史批判历史,结果你不是历史,你是书呆子。现在研究历史同我们过去不同,我们过去研究历史,是使自己懂得如何作人做事,现在不然,现在是比历史都还要高。

阮云:我们的历史课本常犯这种毛病,脱离时代来谈局限性

“未死先学死,有生即杀生”,“生”就是心念一动,就要把心念通通去掉;这个“死”,不是自己吃安眠药去死,是要烦恼杂念妄想通通死光,就是杀的作用。也就是说,心中的烦恼杂念通通死光,生命的本能才会恢复,才会长生不死。

孔子讲得很彻底:“徒善不足以为敬,徒法不足以自刑”。

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

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与其誉尧而非桀也,不如两忘而化其道。

杀生者不死,生生者不生。其为物,无不将也,无不迎也,无不毁也,无不成也,其名为撄宁。撄宁也者,撄而后成者也。

孔子儒家所标榜的圣王之道,得了道才可以入世,“终日挥形”,他们虽然一天到晚看起来忙死了,但“神气无变”,内在修养神与气,并没有受忙碌的外界所影响。

“各有前因莫羡人”,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前因后果,你不要嫉妒羡慕人家。这些都是人生哲学的问题。

认为时代是进步的,这是站在物质文明立场上来讲。今后的人在物质的享受上,比我们现在还要进步,最后的形态,是物质文明一切一切都在进步;认为时代是退化退步的,这是站在精神文明来讲,这两种观念,必须要推论到宗教上面去。

你看其它国家的人,标榜人道,可见很不人道,所以才需要人道。

“其卧徐徐,其觉于于”,这两句话代表佛学禅宗讲的“梦觉一如”,人没有昏迷过,无所谓睡眠,睡眠也是清醒,醒了以后,也没有昏迷过,在清醒中“人生如梦”,本来是梦境,这没有什么两样。

阮云:所谓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
“以己出经”,拿自己推理别人,就是儒家讲的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。

圣帝明王,就是动物园的园长,就养一些高明的动物。

阮云:所以领导者并不是自己多强,是要能招到厉害的人,管好厉害的人。

这个道理只可以悟不可以讲,讲出来就很讨厌的。

阮云:就如鲁迅说的,“这人终究会死的”,虽然是实话,但是难听

没有一个人会在妈妈肚子里问:我为什么要生出来?我生出来的目的是什么?没有一个人是问明白了才生出来的。所以人生就以人生为目的,本来如此,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,还有什么好讲的!

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:“看得破,忍不过;想得到,做不来。”